影響深遠的生物燃料
在運輸業,發展生物燃料對于重型運輸、海運和航空等較難實現電氣化的部門在脫碳方面意義重大。生物燃油與傳統成品油高度類似,可以在不改變現有消費方式的基礎上,直接使用生物燃油替代傳統柴油、航空煤油等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同時,使用生物燃油,僅對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的發動機進行較小的改動,甚至無需改動就可以直接使用,這對于未來的交通運輸業的能源格局將產生巨大的變化。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全球生物液體燃料消耗量將達11億噸,占全世界交通運輸燃料的27%。2021年起,全球多國已提出將對船運業進行碳排放監管;歐盟已多次宣布將船運業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之中;美國也表示將在2050年實現該國船運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而國際航空業也開始積極使用生物燃油。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國際民航組織、美國航空管理局、飛機和發動機生產廠家、航空公司等都在積極推動航空生物燃油。美國商業新聞社預測,到2027年,生物航空燃料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6600萬美元增至29.75億美元,2021~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到72.3%。去年6月,英國希思羅機場宣布首次使用完全由廢棄食用油、動物脂肪等可持續原料制成的生物航空煤油。而去年5月,法航荷航集團執飛了首架采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洲際航班,所用燃料由道達爾在其位于法國南部的拉梅德生物精煉廠和勒阿弗爾附近的歐德樂工廠利用廢棄食用油制成。
因此,提前布局生物燃料產業化發展,對于石油公司搶占未來能源市場,保持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從短期來看,轉型生物燃料是由政策利好驅動的市場關注,但從長期來看,則是碳中和背景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生活方式的徹底變革。未來全球能源需求結構將持續調整,化石燃料需求將下滑,可再生燃料等將占據更大市場份額。
不過,實現降碳減排的氣候目標僅靠原有的生產商遠遠不夠。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2030年前,交通生物燃料產量需要保證每年10%的增長。而這一增長率在2019年僅為6%,且國際能源署預測,此后5年的平均產量增長率僅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