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術將是能源發展角色轉變的驅動點
新能源綜合利用技術應用成效顯著。積極推廣應用適合我省地理氣候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備,選用了適合我省低風速、高海拔、冬季多凝凍特點的風機機組,發展了高效逆變器結構和電能利用構架的光能數據化平臺技術,提高了效率、降低維護的成本;淺層地熱能服務面積超過500萬m2;生物質燃料烤房供熱設備研發、氫協同摻雜金剛石大單晶的制備與性能關鍵技術、超低熱值煤泥清潔燃燒集成技術、有機太陽能電池陰極及界面修飾材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用錳系正極材料制備新技術、等效熱值交換的雙燃料混燃發動機控制系統研發、太陽能材料的理論與應用基礎研究等項目均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
新能源技術將是能源發展角色轉變的驅動點。完善淺層地熱能及中深層地熱能勘查評價工作,查明我省主要城鎮集中區淺層地熱能及有條件地區中深層地熱能(水熱型)地質條件、熱儲特征、地熱資源儲量,并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條件做出評價,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重點發展制氣、供熱項目,研究生物質發電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進一步擴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十四五”期間跟蹤國內氫能發展的前沿技術,應用氫能成熟技術,在綜合加能站預留加氫站位置,為未來氫能產業規?;l展做準備。
積極推動地熱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貴州地熱能資源儲量大、分布廣,發展前景廣闊,可為城鎮集中區、城鎮功能區等建筑提供供暖(制冷)服務。貴州以碳酸鹽巖為主,碳酸鹽巖具有熱導率高、可再生能力強等特點,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資源,比以第四系覆蓋為主的地區更具優勢,淺層地熱能在貴州歷經近20年的發展,地源熱泵技術逐漸成熟,地源熱泵示范性項目初具規模,應進一步加大淺層地熱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同時,加快探索試點中深層地熱能(水熱型)多元梯級綜合開發利用,合理布局水風光一體化可再生能源項目,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宜氣則氣、宜電則電。
研制生物質成型燃料,轉變單一生物質發電供暖服務方向,重點研發生物質鍋爐、輔機和上料系統等關鍵設備,推廣高參數鍋爐,提出垃圾焚燒處理新技術,加強農村與城鎮生物質熱電聯產智能化供熱管理,形成適應資源特性的運轉機制。開發和利用電廠余熱、農村與城鎮生物質熱電聯產以及多種技術、多種形式熱源,為各用地供熱提供綜合能源服務。